我爱看电影,不是因为文艺,而更像是是对童年时看不到的补偿。

小时候家里黑白电视,村里的小卖部(那时候也叫供销合作社)里是彩色的,有时候会有电影频道,能完整看完一部就很开心,印象深刻的是《给爸爸的一封信》和《小鬼当家》,但更多时候放的还是奥特曼。

另一个看电影的渠道是村里有红白事除了请人来演唱歌舞之外还有一个选择是请人来放映电影,夜幕来临大家吃过晚饭搬着小板凳凑在大队或者学校门口,记得多数时候放映的是武侠片,清楚记得的只有一部《神偷燕子李三》。另外当时羡慕的是有个当放映员的叔叔舅舅的同学。

后来 VCD 流行了起来,我们去有 VCD 的小孩家去,看了当时怎么也看不懂觉得无厘头还有点可怕的《大话西游》和看了就想有两把玩具枪的《英雄本色》,还有港片林正英僵尸系列和《醉拳》等袁氏动作片。

后来我姑家也买了一套,放假了就去,把所有的碟片都看一遍,印象最深的是看了想去学武功的《太极张三丰》。

再后来上了初中住校,两周的中间会休息半天,为了去小南街吃一碗炒米跟同学结伴外出,小店里放《赌神》和《国产凌凌漆》印象深刻。

再后来上了大学,借助学校的论坛,开启了阅片之旅,影视剧带给我的感受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还记得《指环王》和《哈利波特》一集接一集看给我带来的震撼,不敢相信人的大脑可以构造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小世界,甚至有国家有地图有专门发明的语言,amazing!这两部作者的脑瓜子堪比武道通透后创立佛教的释迦摩尼。也开始接触国外剧集,当时开始看的《行尸走肉》、《无耻之徒》和《生活大爆炸》、《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绝命毒师》、《绯闻女孩》、《好汉两个半》、《破产姐妹》等等一度陪我度过了十年左右光阴。上学期间看了太多导致沉没成本上升毕业时曾给土豆网网投简历去做电影编辑可惜没要我。

17年底的时候参加点映看了《四个春天》:

four spring

里面的一句台词有这么多点赞,看来大家还是很认同生活中需要艺术和情调的。当时二老也来了现场,看着饱经沧桑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我真的很激动,这是我想要的老年生活。当时陪我看电影的人现在是我的爱人,相信我们也可以经营好自己的一生,乐观地携手面对生活中的变化。

为什么我们需要娱乐呢?

作为理工男我想要了解一切事物的运作原理,曾经买了一些电影相关的书来解剖一幕幕的经典场面怎么运镜、打光和现场调度的,但后来我看电影时,发现作为观影者,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的电影才是好电影,看的时候根本不会注意怎么拍的,而是代入其中,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的精神,产生某种触动和连接,看完久久不能平静萦绕在脑海中。这样的感受才深刻,同时这也会是一部主观上的好电影。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我们的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我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想要提升的必然是精神需求。我们看的电影所展现出的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和由此产生的世界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多样性,更有同理心和更宽容。其呈现出的人文关怀和传递的能量,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也更能跟这个世界和解,更早地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director huang
上次去中国电影博物馆看到黄建新导演的话深有同感,可以说很多影视剧塑造了我本人。我不敢像黄导一样说电影是我人生的一部分,但我要说生活在这个时代能看到这么多电影作品,感恩,知足!

当时见到的《十月围城》里的印刷机:

old printer

《最爱》里的结婚证:

most love

推荐大家有空去看看,除了电影发展史和优秀作品介绍,还有四层楼高的 360° 环形屏幕,很震撼。

the myth of love
最近参加的点映是《爱情神话》,导演跟我一般大也是山西人,现场见到她觉得好厉害,能拍出耳目一新的爱情电影,为她开心!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v2talk